如何處置虧損理財產品
來源:中國證券報 發布時間:2008-08-25 08:46:33
隨著股市震蕩下行,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大量發行的基金股票類銀行理財產品正普遍出現浮虧,其中個別產品凈值虧損超過30%,離當初宣傳的預期收益率相去甚遠。
面對虧損的理財產品,是死捂到底,還是割肉贖回?很多投資者拿不定主意。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股市基本上將維持震蕩格局,大反轉的可能性較低,但局部存在機會。因此,目前處于微利狀態的投資者,如果為了穩健可以贖回。而激進的投資者,如果買入的理財產品期限長,掛鉤標的結構不錯,實現收益的條件又比較寬松,還可以繼續持有博弈市場。對于虧損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在決定繼續持有還是贖回前,應該先“四看”。
一看產品結構。投資者首先應該看自己是否了解掛鉤標的。有的理財產品掛鉤境外標的,投資者平時連查詢數據都很困難,更不要談深入了解了。對于自己不熟悉、沒把握的掛鉤標的,決定是繼續持有還是贖回,需要非常謹慎。
二看收益實現的可能性。有的理財產品設定的收益條件是限定于某段期限內,如掛鉤的某某股票在這個期限內漲幅達到20%,收益可達到8%。而有的理財產品收益條件限定于某一個觀察日,只有在這一天這個股票漲幅達多少,才可能實現收益率。相比之下,在一個觀察區間內實現收益的概率高,而在某一個觀察日實現收益的概率要低。
三看產品期限。理財產品短的半年期或一年期,不少虧損的理財產品是在股市6000點高位發行的,并且設定的收益條件又比較苛刻,比如一年內漲幅達10%-20%等。現在股指已經腰斬,要在半年內大規模上漲,這種收益條件可能很難實現。這樣的短期理財產品虧損了,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只能自認倒霉了。而有些理財產品則時限較長,尤其是一些外資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有的期限長達五六年,設計的結構又比較好,即使現在虧損,但今后二三年內如果市場向好,這種理財產品完全可能扭虧為盈。對于這樣的理財產品,不妨長期持有。
四看贖回條件。有的理財產品不允許提前贖回,有的雖能贖回,但只能在特定時間贖回,還有的要支付贖回費用。不少理財產品贖回費用遠遠高于基金,一家外資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贖回費用高達2%。
在四看之后,如果產品結構性不好,收益條件苛刻,沒有保本機制,投資者又有其他更好的投資對象,可以考慮止損贖回。但贖回之前還要算一筆賬:加上贖回費用等,真正虧損是多少,這種虧損自己是否能夠承受。畢竟,在沒有贖回之前,理財產品的虧損只是賬面虧損,一旦贖回就是實際虧損了。
應注意的是,有的理財產品雖有保本一說,但必須是到期保本,如果提前贖回就可能虧損本金,對此,投資者一定要看清理財產品條款。
相關話題
- ·如何處置虧損理財產品200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