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故事(三)| 抗擊疫情 黨員在行動!
來源:廈門黨建e家 發布時間:2020-03-25 14:26:46
.png)
1月26日以來,市委下發《關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市委組織下發《關于進一步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先進模范作用,確保疫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的通知》、《關于充分發揮社區(村)、小區黨組織作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關于結合“雙報到”參加基層防控工作的通知》,并給全市廣大黨員發出了《倡議書》,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發揮先進模范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連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投入到疫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中,在堅各守崗位、勇挑重擔中展現新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面對兇猛的病毒,面對未知的危險,書寫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生動黨員故事。
【1】
思明區曾厝垵社區黨委書記劉志強。他把全面摸清轄區在住的重點疫區人員基礎情況作為防疫工作頭等大事。每一天,他都要和社區黨員干部一起,對轄內500多家民宿開展地毯式排查。“這些數據非常重要,是上級部門防控疫情精準施策的基礎,所以一定要確保底數清、情況明。”走訪轄內酒店民宿、檢查商超和農貿市場有無售賣野生動物、苦口婆心地勸阻不戴口罩出入小區的人員、嚴格管控進入小區的外來人員及車輛、站在路邊耐心回應居民關切的問題……社區居民都說,劉志強整天勸其他人“宅”在家里少出門,他自己每天的微信步數卻都達到了2萬多步。
【2】
殿前街道嘉福社區黨總支副書記、紀檢委員陳智煜。殿前街道嘉福社區共有22個園區,44棟樓宇,700多家的企業,2家酒店。為了轄區居民群眾的安全,陳書記只能采用最“笨”的辦法,一家家企業撥打打電話,一家家企業實地走訪;貼公告,拉橫幅,加強民眾對防疫知識的知曉率;對4個居住的生活區進行半封閉化管理,要求對來訪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并登記排查;要求物業對每個公共區域進行每天兩次消殺,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將小區建成防控疫情的第一防線和最有效防線。
第一天八點,第二天九點,第三天晚上十點……陳智煜一天比一天晚下班,活躍在防疫的第一線,沒有防護措施,只有一個可能需要用上兩三天的口罩,入戶排查、宣傳、巡查,大家都稱他為防疫“007”(007指的就是一周七天每天工作到凌晨)。
【3】
集美街道潯江社區黨委倡議海外華僑華人同心抗“疫”。潯江社區是省級僑鄉文化名村,擁有豐富的僑鄉資源。潯江社區黨委倡議潯江處于世界各地的僑胞主動發聲,發動海外華僑華人同心抗“疫”,全球采購國內緊缺醫療物質。潯江社區加拿大集美校友會會長陳少宏出資購買11047個口罩空運回國,總計約28萬元,正陸續運回國內。
【4】
后溪鎮后垵村黨總支引導房東“租金讓利”有效控制外部輸入。集美區后溪鎮后垵村緊挨廈門北動車站,外來租戶人口眾多,節后“外防輸入”工作難度較大。后垵村黨總支抓住“租金”這個關鍵點,黨員帶頭、統一步調,號召全村所有房東主動讓利,在疫情期間外籍人員返廈前為其免除租金和違約金,降低外籍租客返廈居住需求,有效減小外部輸入壓力。
【5】
杏林街道高浦社區成立“先鋒抗疫”臨時黨支部。高浦社區是“村改居”,外來人口較多,出租房林立,小道四通八達,疫情防控任務艱巨,加上近期返城高峰,防控力量捉襟見肘。社區退役軍人聯誼會35名黨員主動請纓,在社區黨委領導下,成立“先鋒抗疫”臨時黨支部,組織100名退役軍人到社區防疫一線報到。臨時黨支部將所有志愿者分為8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4名黨員帶隊,立下“防疫軍令狀”。各小組先后參與社區12個疫情防控檢查點24小時執勤,取締了16個非法“日租房”和“網約房”,與20名重點健康監管對象結對子,勸導社區居民減少聚會3場等工作,成為社區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先鋒力量。
【6】
集美區委組織部黨支部到“愛心結對”對象家中“報到”。家住杏林街道寧寶社區的張某,智障二級,60多歲,跟80多歲的父母住在無電梯的7樓廠區宿舍里。去年年底,集美區委組織部黨支部與其進行“愛心結對”。疫情防控期間這家人生活怎么樣?一直讓支部牽腸掛肚,黨支部動員黨員下村居督導工作時,就近看望結對家庭。2月3日上午,支部黨員肖戈購買181元青菜、肉類等食品,送至張某家中,詳細詢問老人身體狀況,幫忙老人處理生活垃圾。張某的父親激動地說:“感謝黨,感謝我們的好同志,這種時候還來看望我們”。
【7】
?廈門遠海黨委成立黨員突擊隊。春節期間,黨員突擊隊成員帶頭輪值上班,“請戰”隨時候命。在市面上大宗防疫物資全面短缺的嚴峻形勢下,大家迅速聯系供應商加急采購體溫槍、84消毒液、酒精、N95口罩等防疫物資,竭力尋求緊缺的口罩貨源,確保陸續到位,全力保障后續防疫物資的有效供應。1月30日,碼頭了解到即將抵港的正利溫哥華輪菲律賓籍船員存在發燒情況后,突擊隊小組成員第一時間同船東和代理確認,協同海滄海關安排工作人員登輪對發燒船員體檢,檢查船方防疫措施,摸查全體船員身體狀況,并嚴肅告知中國疫情及相關防疫須知。待疫情排除后,突擊隊成員又自動“請戰”搶船作業,幫助船舶安全離泊。
【8】
海滄區后井村黨委成立流動“小喇叭”宣傳隊。在黨委書記周亞輝、村委會主任周呈發的帶領下,后井村做好本村出入人員體溫測量、公共區域消殺、疫情知識宣傳等工作,通過固定廣播、車載廣播、流動“小喇叭”、入戶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提高宣傳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黨委書記周亞輝親自錄制了“本地話”版《致廣大海滄市民的一封信》,通過村廣播、平安巡防隊微型消防車車載在村莊內巡回播放,勸導村民減少外出,做好防疫。考慮到廣播和車載宣傳受地理位置和宣傳范圍的限制,很難做到“人人皆知”,他和村主任周呈發帶頭當起流動“小喇叭”,帶領村干部每天固定時間段深入村組、深入群眾。“各位阿公阿嫲、阿伯阿嬸、阿叔阿姨,賣出去趴趴跑,賣出去辣辣梭……”“各位村民,這次病毒大家要重視,近期大家少出門、少聚會……”他們利用隨身佩帶的便捷“小喇叭”“喊話”村民,提醒大家不串門、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
【9】
?祥平街道鳳祥社區黨支部書記林方園。1月30日上午,林方園林書記帶領工作人員一同前往一戶武漢籍返鄉務工人員楊某家中,在宣傳勸導過后,現場測量發現楊某體溫是37.3度,他立刻聯系街道衛生院到現場進行復核。雖然中午測量值為36.5度,但林書記不敢大意,下午又聯系了祥平衛生院醫生到現場復量,體溫又升至37.5度。不放心的林方園匆匆扒了幾口飯就再次入戶上門,一再建議楊某要到第三醫院檢查。楊某剛開始很不理解,認為這是歧視他們湖北籍人士,雙方一直僵持著。林方園將心比心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進行了兩個多小時苦口婆心的勸說。楊先生終于答應全家都去第三醫院檢查。當天晚上10:25,楊某檢查結果顯示是扁桃體發炎引起的發燒,而非新冠狀病毒感染。大家這才都松了一口氣。
【10】
?71歲的老黨員周鏡巒捐款抗擊疫情。周鏡巒老人今年71歲,是蕓溪社區第三黨支部的一名老黨員。1月30日一大早,他戴著口罩步履蹣跚地走進蕓溪社區居委會,表示要來捐款抗擊疫情,還打算號召所在樓棟進行公開募捐。他還經常勸導老人不要聚集休閑活動,并自費買口罩送給他們。老人動情地說:“我今年七十多了,身體也不好,給國家做不了什么大的貢獻,現在國家遇到這么大的困難,我心里也很著急。我就希望盡我所能,做利索能力的事用于抗擊病毒。要問我為啥這樣做,我是共產黨員,1980年入黨,今年都39年黨齡了,這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
【11】
蓮花褒歌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共黨員洪參議。他連夜創作,創作了一首防抗疫情的褒歌。歌詞淺顯易懂,很接地氣,群眾朗朗上口。他說,“我覺得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應該要為戰勝這場戰役做點什么。不能親歷現場,那么只能以此微薄之力做點事。”
閩南語《褒歌調 中華明日更光明》
二〇庚子是鼠年
鼠年開春翻了天
武漢疫情爆發起
億萬家庭難團圓
白衣天使沖在先
救護生命守在前
疫情急劇在發展
親友聽我來開言
蓮花處處好風光
無奈災情戰線長
我給親人來苦勸
平安守家莫出門
親戚朋友人人親
無需見面情也真
疫情風聲這尼緊
添煩添亂人看輕
出門口罩戴起來
入門洗手才應該
姜茶蒜頭家常菜
常吃常用病不來
病毒怕燒不怕涼
天天熱水把身沖
身體越洗會越勇
看他病毒多驍雄
祖國是咱的光榮
同胞團結斗疫情
黨和人民意堅定
中華明日更光明
【12】
蓮花鎮軍營村村主任、中共黨員高泉偉。1月23號晚,軍營村村兩委立即開會制定并部署了這次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高泉偉在意識到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后決定馬上封村!軍營村成為同安區內第一個實行封村方案的村莊。考慮到生活所需,高泉偉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決定每天給隔離的村民送去新鮮的蔬菜。他還帶領村兩委及大學生村官每日值班,巡查出入村莊的卡口,安排好每日負責檢查的人員。高泉偉說:“越是嚴重的突發事件,我們越要發揮我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越難越向前!”
【13】
內厝鎮發動黨員組織生產應急“口罩”。針對防控一線口罩等防護裝備緊缺,內厝鎮發揮自身優勢,自力更生,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由鎮機關黨總支發起,聯合鎮青創會黨支部、繁星基地黨支部等,原材料由轄區延江股份公司免費提供,工商、衛生部門指導,質檢部門上門監督并及時送檢,形成口罩統一生產、統一登記、統一消毒、統一標簽、統一對接“五統一”應急生產自救管理模式,組織25名有專長技能的婦女開展應急口罩生產。2月2日1400個基本達到可防塵、防飛沫效果的“口罩”已分發至各村,受基層防控一線志愿黨員群眾歡迎,較好緩解一線防疫物資匱乏現狀,后續將每日生產3000個左右,主要用于一線入戶排查、路口執勤等普通防疫工作使用。
【14】
中共黨員、莊垵村老人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水磨。
2月2日清晨的莊垵村村口,一名滿頭白發的老人已經開始為村民站崗,對進出本村的車輛及人員進行檢查、測量體溫。他就是陳水磨,一名老黨員,從教師崗位上退休已二十余年,84歲高齡的他本可在家安享晚年,但他退而不休,十多年如一日,積極協助村兩委工作,擔任老人協會常務副會長、監委會委員等職務。在本次抗擊疫情工作中,陳老同樣沒有閑著,他不顧家人反對,主動要求在村口為村民站崗。并憑借自己精湛的書法技藝為莊垵村書寫防疫宣傳標語100余條。有村民對他的拼勁表示不解,他回答道:“我加入黨組織已近50年,是一名老黨員了,非常時期,我希望為本村防疫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15】
廈門六中高三段長、共產黨員藍華彬。1月17日剛剛做了個手術的藍華彬,醫生囑咐他一個月內要常臥床,半年內不久坐、干體力活,以防復發。但疫情突如其來,身在病榻上的藍華彬老師時刻牽掛著他的高三畢業班學生。得知學校針對非常時期高三學習進行專項研討時,藍華彬老師主動請纓——“我是段長,更是黨員,我來吧!”攬下任務的藍華彬老師馬上開始和時間賽跑,忘我工作,每天長時間利用電腦、平板、手機開展工作,把醫生的囑咐完全拋在了腦后。如何在非常時期緊急應對,藍華彬老師眼前有無數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需要什么平臺?老師如何操作?學生如何組織?課程如何落實?……藍華彬老師開始各種嘗試,最終將“學習通”和QQ群作為線上授課的主平臺。為了讓大家盡快掌握方法,細心的藍華彬老師還制作了“廈門數學學校云平臺六中教師簡易手冊”、“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將網上授課平臺的簡易操作方法,傳達給廈門六中高三年段的每一位老師和學生。
【16】
仙岳醫院精神科醫生徐子峰。2003年爆發非典時,徐子峰的爸爸是一名軍隊醫生,當時他就是沖去小湯山醫院進行救援的傳染科醫生。今天,這個愛的接力棒,傳承到了兒子徐子峰身上。
2月2日下午臨近下班時,仙岳醫院接到廈門市衛健委通知:將派出 1名醫生前往廈門市救治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支援。收到通知后,31歲的徐子峰秒回信息,第一個主動請纓。??談到家人是否擔心,徐醫生說:“我秒回的信息,爸媽都還不知道,也不希望他們擔心,當年我父親前往小湯山救援時,也不曾告訴我,我母親也沒有把這件事情描述得很可怕。我相信父母如果知道,也一定會支持我。”
【17】
廈門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許靜鋒。她是獨生子女,擔心萬一有病菌傳染家人,她讓父母、丈夫和孩子都回老家莆田了,只有她一個人留在廈門,但她反而覺得慶幸,“今年一個人在,比較安全,利于開展工作”,她說。
由于防疫工作刻不容緩,連續高壓工作數天,除夕準備休息的時候,許靜鋒出現了發燒,咳嗽,再后來高燒。在這個特殊時期,這讓靜鋒家里人十分擔心,初一那天靜鋒的父親打了許久的電話,但因為高燒昏睡她沒接到,因為這樣讓自己的家人擔心,許靜鋒感到十分內疚。高燒一退,還沒完全康復的她馬上又返回工作崗位。從節前到現在,因為各種工作上的需要,許靜鋒每天基本都在醫院呆至少十四個小時。獨生子女的薄弱項就是各種家務,不會煮飯是最頭疼的。春節期間,她每天很晚回到家,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加上生病,讓她一下子瘦了五斤,有時回家太累了,她就一頭倒在沙發上,想起媽媽在身邊的好日子,那種一回家就可以有熱熱的飯吃,感覺很溫暖。
科里的護士們看在眼里,十分心疼,怕她累垮了,便主動去她家給她做飯吃,怕許靜鋒心里有負擔,護士們就說:“我們自己也是一個人在家,吃的都不準點,還是大家一起湊個伙吃,生活才能有規律些。”這都讓許靜鋒十分感動,她說團隊的每個姐妹們,兄弟們都是她的貼心大棉襖。
【18】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湯豐榕護師提交入黨申請書。??? 1 月 25 日,在市衛健委下發關于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的通知之前,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主管護師湯豐榕已主動請纓,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她說,自己的家人都在外地,目前獨自一人在廈,無后顧之憂,希望在這危急時刻,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能沖到一線支援武漢,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曾在部隊工作多年的父親鼓勵她,“舍不得,但支持你!我們做父母的絕不拖后腿!你在前線支援救治患者的同時要照顧好自己!” 1月26日,作為福建省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成員,湯豐榕毅然奔赴武漢。抵達武漢后,她莊嚴地向黨組織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
【19】
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護理部護師黨員劉冰。得知單位要成立轉運小組信息,作為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一名黨員,劉冰第一個向科室主任提出請戰。1月22日晚上,當劉冰把報名的消息告訴了年邁的父母時,老父親沉默了,老媽媽躲到廚房里偷偷的抹了一下眼淚,孩子拉著劉冰的衣角問:“媽媽,可以不去嗎?”。在父母擔憂和孩子委屈巴巴的注視下,劉冰哽咽的對孩子說:“我和爸爸今年過年要上班了。媽媽是黨員,面對疫情,必須沖在前面,這是黨員的使命。明年媽媽和爸爸再陪你過年。”
從年二十九上崗,到年初二下班,春節值班這三天,是與疫情正面交鋒的初期階段,劉冰與她的隊友們總結了很多有益的經驗,為后期工作開展打下基礎。無暇享受節日的喜慶,為了杜絕交叉感染,減少與他人接觸,年夜飯戰斗在一線的同志們,因工作耽誤了就餐時間,用一碗泡面就代替了,然后專心投入到轉運病人和細致消毒防范工作中。
【20】
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醫務科醫師黨員卓程杭。今年除夕,已經連續兩年除夕值班的卓程杭本來是打算回莆田老家和父母團聚的。但是當疫情傳來,他毅然地取消了回老家的計劃,響應急救中心的號召,報名參加離新型冠狀病毒最近的“轉運小組”。面對父母妻子的不解,他的回答簡短但有力:“我是勞模,是黨員,更是一名醫生,必須頂上!”
轉運小組的使命很特殊,他們要往返各大醫院的發熱門診、發現疑似病例的場所及杏林醫院,運送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患者。每次出診,他都要先清洗消毒雙手,再依次戴上帽子、防護口罩、內層手套,再穿上防護服、佩戴護目鏡、面罩、鞋套及外層手套。出診結束,摘除防護裝備時為了避免接觸已經污染的防護裝備外側面,更是要小心翼翼、仔細謹慎,一步一步,每次都要耗費不少時間。防護服密不透風,每次出診時間長,有時長達三四個小時,穿著這一身裝備是苦不堪言:白天溫度較高,里面的衣服經常被汗水打濕;晚上溫度低,又不能隨意增減衣物,在戶外凍得是瑟瑟發抖;口罩密閉效果好,碰上沒有電梯的民房,稍微爬幾層就感覺喘不過氣來;護目鏡也經常蒙著一層水汽,視野差,經常都是用眼角余光去尋找較清晰的角落來進行觀察。
大年初七下午6時許,卓醫師和他的同事剛結束一趟任務回到站點,正準備拿起電話訂餐,出警命令再次傳來,某小區有一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史患者在篩查時發現發熱,需要送院排查。卓醫生二話不說馬上再次穿上防護裝備趕往現場,然而到了現場,卻發現患者對就醫有抵觸情緒。他和現場的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反復勸說,分析利弊,解除患者的疑慮,在寒風中等候了近3個小時,終于把患者勸上了救護車。再次回到站點,他是又冷又餓,隨便沖了一桶泡面聊作晚餐。這種情況在他們的出診中時有出現,當問起面對這種情況的感受時,他是這么回答的:“這些人是疫情防控中重要的一環,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擴散,一定要力求完善,辛苦一點算什么!”
相關話題
- ·黨員故事(三)| 抗擊疫情 黨員在行動!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