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小魚網

廈門 [切換城市]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進】小康路上老區蘇區加速度

來源:東南網 發布時間:2019-11-01 16:00:58

?

10月21日,上杭縣才溪鎮老紅軍林攀隆老人參觀日新月異的才溪鎮。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鄧婕婕 張敬年 攝

新聞回放?

2014年10月底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專門把10位老紅軍、軍烈屬和“老地下黨員、老游擊隊員、老交通員、老接頭戶、老蘇區鄉干部”代表請到古田黨員干部教育基地,同他們親切座談。習近平動情地說,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區建設,關心老紅軍、“五老”同志和軍烈屬的生活,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請他們言傳身教,確保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

2014年1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調研時指出,福建山區多、老區多,當年蘇區老區人民為了革命和新中國的成立不惜流血犧牲,今天這些地區有的還比較貧困,要通過領導聯系、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加快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辦好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實事,支持和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

2019年3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緊工作,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找到問題根源,增強脫貧措施的實效性。各級領導干部要有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深入一線,深入群眾,及時解決脫貧攻堅中的難點問題,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東南網10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潘園園 通訊員 林靜 )

行程萬里,不忘來路;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福建是我國著名革命老區,有70個老區縣(市、區),其中原中央蘇區縣(市、區)37個。老區蘇區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老區蘇區縣贏得了“紅旗不倒”的美譽。

老區蘇區發展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在心。“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一句句叮囑,飽含深情,語重心長,溫暖了老區蘇區人民的心。

牢記囑托,真抓實干。五年來,省委省政府把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奮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讓老區蘇區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省老區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最貧困的縣都在老區蘇區范圍內,23個省定扶貧開發重點縣均為老區縣,其中16個為原中央蘇區縣。為推動老區蘇區實現全面振興和跨越式發展,近年來,我省出臺《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省政府成立革命老區扶建領導小組,建立老區扶建單位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和工作要求,加大對老區的扶持力度。

老區蘇區致貧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基礎設施落后,有的產業結構不合理,有的資源稟賦不足。近年來,我省從規劃、項目、資金等方面對老區蘇區加大傾斜和幫扶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現代產業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努力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

設立專項補助金,“真金白銀”助振興。從2015年起,我省設立原中央蘇區財力補助資金,每年安排7.96億元補助全省37個原中央蘇區縣(市、區),4個視同原中央蘇區的縣(即安溪、南安、永春、德化),以及11個閩東蘇區縣。

想致富,先修路。衢寧鐵路、興泉鐵路、莆炎高速……立體交通架起老區蘇區騰飛之翼。全省老區蘇區實現了市市通快鐵、縣縣通高速、鎮鎮通干線、村村通客車。其中,閩西老區從昔日鐵路網末梢一躍成為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樞紐。目前,所有老區縣城15分鐘內都能上高速,紅色旅游已成為帶動我省老區蘇區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老區“造血功能”。近年來,我省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發揮老區蘇區資源稟賦優勢,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產業、綠色產業發展,培育寧德新能源及汽車、三明金屬及深加工、南平林產加工及漿紙、龍巖工程機械及專用設備等一批老區千億級產業集群、百億級品牌企業和十億級品牌企業。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福建倡導的山海協作、聯動發展的要求,我省不斷深化山海協作對口幫扶,2012年開始實行省領導掛鉤指導,省直單位和沿海經濟較發達縣(市、區)對口幫扶重點縣制度。沿海經濟較發達縣(市、區)每年落實對口幫扶資金不少于1200萬元,2018年共落實幫扶資金3.27億元,重點用于老區蘇區貧困戶脫貧增收項目。目前,全省共認定32個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區,其中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與對口幫扶的沿海較發達縣建立了共建產業園區。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2015年起,按縣(市)300萬元,區100萬元標準,每年給予老區1.81億元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補助,積極推動老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強老區縣社會福利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建設,全省建有69個縣級社會福利中心,62個在老區縣,占比90%,2018年新建農村幸福院468個,老區村252個,占比54%。

總書記的重托,老區人民的期盼,獲得了鏗鏘有力的回答。統計顯示,全省老區蘇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5年底的44.96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465人,2185個老區蘇區建檔立卡貧困村已有2034個實現退出摘帽。2018年,全省老區縣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6萬億元。五年來老區蘇區GDP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老晏脫貧有“套餐”?

東南網10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全幸雅 通訊員 江月蘭)?

“再過幾天,這箱蜜又可以賣了。”晏根有每天都要到山上轉幾圈,看看他負責的蜂箱,這是他的主要收入。

以前,他是明溪縣城關鄉獅窠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底,村里成立養蜂合作社,邀請老晏一起養蜜蜂。老晏把縣里補助他的5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到合作社,每年都能得到2000元的保底分紅。蜂場、蜂種、技術、耗材等都由養蜂合作社統一負責。

合作社負責人曾金明是返鄉創業的90后,他見證了老晏的變化。學了一段時間養蜂技術,老晏已在合作社里當起了養蜂師傅,負責近兩百個蜂箱,一年收入好幾萬元。

一年下來,獅窠村已有51戶貧困戶像老晏一樣成為各類合作社的社員,前不久大家都剛領了分紅。此舉是明溪縣探索出的“政府定菜單+貧困戶點餐+合作社搞服務”菜單制特色扶貧模式。

政府綜合縣域產業發展情況和貧困戶意愿,推出“紅豆杉、柑橘、香菇、獼猴桃、淮山,檳榔芋、青錢柳、珍珠雞、棘胸蛙、養蜂、湖羊”等可選菜單,對參加“菜單制”產業扶貧的農戶,明溪縣每戶給予不高于5000元補助。

貧困戶在幫扶責任人指導下從扶貧菜單中選擇1~2項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項目,制定針對性強的脫貧致富措施,“一戶一策”,做到措施“精準”。

各專業合作社根據扶貧辦提供的“一戶一策”匯總情況進行項目對接,與貧困戶開展訂單合作。

明溪縣扶貧辦干部陳會鵬告訴記者,全縣有1624戶參與菜單制特色扶貧,實現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都有增收產業。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則主要將幫扶資金投資入股光伏扶貧項目。當前明溪正開展第二輪“菜單”扶貧。2018年,明溪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48戶4960人全部脫貧。

金山喜看“白露仔”?

東南網10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入秋,浦城縣水北街鎮水尾村海拔600米的金山上,錐栗大戶邱家宇在山間的1126畝錐栗樹,沉甸甸的“白露仔”掛滿枝頭。這是邱家宇回鄉創業的第三年。讓這位地產商轉換身份回歸大山的,正是這漫山遍野的“白露仔”。

“白露仔”是浦城本地錐栗品種。水尾村海拔高,產出的“白露仔”口感甜糯,品質上佳。白露一過,錐栗掛果,各地趕來的商販開著貨車,把村道擠得水泄不通。“我們村有205戶768人,幾乎家家戶戶種錐栗,可真正靠錐栗賺到錢,也就這幾年的事!”村支書陳火生說。

水尾村地勢偏僻,是革命老區基點村,山高路險村幽成為水尾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長期以來,這個省級重點貧困村道路、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都不完善。

村里曾經的國定貧困戶吳光進說:“以前只有山路,錐栗產量低,外面的人不愿進來,村里人也難出去,我們把錐栗背出去兜售,一斤賣不到5元錢。”

從2006年起,水尾村陸續爭取到了竹山機耕道改造、道路硬化等項目,逐步完善基礎設施。

“現在,村民發展信心足了,種錐栗觀念也變了。”陳火生說,以前村民任由錐栗樹生長,一畝產出的錐栗收入才幾百元。“農技專家入村傳授錐栗種植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現在錐栗產量比以前翻了一番,今年市場最高收購價一斤13.5元,我家20多畝錐栗純利潤近8萬元。”吳光進說。

靠著踏踏實實種好“白露仔”,2017年水尾村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全村18戶4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如今,全村錐栗種植達到5000多畝,年產量20多萬公斤,去年村人均收入達到11700元,村集體收入11萬元。

水尾村的變化,讓邱家宇動了回鄉發展的念頭。2016年,他響應浦城縣提出的“浦商回歸”,承包下村里的金山,建起錐栗示范園。“我在金山上種植有機錐栗,保護生態的同時帶著農民致富。”邱家宇說,目前他已陸續投資800多萬元,一年可為周邊居民提供近萬個勞動崗位。今年初以來,邱家宇和村里共同在提升“白露仔”附加值上下功夫。如今,村里已申報注冊“白露仔”地理標志商標,邱家宇打算為錐栗示范園配套建設錐栗加工廠、冰庫等設施,將“白露仔”銷往國外。

蘇家坡的新契機?

東南網10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凌生 張杰 通訊員 林斯乾)?

百余棟小樓清一色藍灰的屋頂,潔白的外墻裝飾著風格獨特的彩繪圖案,村子中央一方池塘水波粼粼……上杭縣古田鎮唯一的畬族建制村——蘇家坡村沐浴在秋光里。

“到這除了領略少數民族風情,最重要的是參觀紅色景點。”蘇家坡村黨支部書記雷煥龍說,村里明末建筑“樹槐堂”是中共閩西特委機關舊址,清代民宅“鴻玉堂”曾為我黨早期黨校閩粵贛三省干部訓練班所在地,圳背巖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主席洞”,毛澤東同志曾在這里休養、讀書。

丘湘華是2012年嫁到村里的,在她眼里,蘇家坡曾經是“臟、亂、差”的代名詞,“房子破舊,雜亂的電線像蜘蛛網,蒼蠅蚊子很多”。

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召開,蘇家坡發展迎來新契機。“當年底,我們入選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開發試點村,第二年獲得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支持。”雷煥龍說,從那時起,蘇家坡的發展走上快車道,通過實施“三線下地”、裸房整治、道路硬化、屋頂立面改造、建設文化公園等工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蘇家坡還修繕了“樹槐堂”“鴻玉堂”等遺址,完善了“主席洞”周邊基礎設施,村里的紅色培訓和旅游逐漸興起。

在村莊整治過程中,蘇家坡從紅土地汲取正能量,在全體黨員中倡導公德、公道、公心“三公”精神。為美化村容村貌,當地10余戶黨員和群眾主動拆除了雞寮,并將騰出的空地低租金租給村里種植景觀植物。

建設項目增多,村里要求村干部不參與任何公共項目,把賺錢的機會留給普通村民,符合條件的村民都可以報名參與、公平抽簽。村民雷濟元說:“抽簽承包項目,不用靠關系,大家心服口服。”

有利自覺回避,有責主動擔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黨員干部利用當地豐富的石灰石資源,辦起了水泥廠、輕鈣廠等企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后來,為推動村里產業轉型,這些黨員干部又帶頭關停了污染企業。村民雷游松停辦水泥廠,養殖棘胸蛙,獲得國家專利,續上了富裕的薪火;村民雷金榮在500多畝山林里放養貴妃雞,年出欄60萬羽,2016年創辦休閑農莊,探索推進鄉村旅游。

“去年,《古田軍號》開機,劇組在蘇家坡取景。”丘湘華說,《古田軍號》的熱映讓村子更火了。游客越來越多,丘湘華被古田旅游集團公司招為駐村講解員,接待來蘇家坡參觀的游客,能在家門口就業,生活簡單而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說,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我們早就是‘三無’村了,村里無貧困戶、無低保戶、無五保戶。去年,蘇家坡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2萬余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7536元。”村支書雷煥龍信心滿滿,下一步蘇家坡將以民俗小鎮建設為重點,同時將“鴻玉堂”打造為古田干部學院重要現場教學點,積極融入古田紅色景區培訓產業蓬勃發展的大局,并發揮對未來特色養殖產業優勢,發展親子研學、親子互動等產業,進一步吸引游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曰曰|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4438|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伊人狠狠色丁香综合尤物|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网|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噜男男| 久久五月天综合网|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狠狠色成人综合网图片区|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