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個閃耀著無限光輝的字眼,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化大都市,“亞洲四小龍”、“購物天堂”,這里東西方文化交融,享譽無數,也是亞太區重要的航運樞紐、金融中心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
隨著內地與香港的不斷融合,香港也成為許多城市爭相學習和效仿的標桿,在眾多的城市中,廈門憑借相似的地理區位,對臺的獨特優勢和超強的輻射能力,被認為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個香港”!
得天獨厚,廈門變身“小香港”
將廈門與香港類比,并非天方夜譚,仔細推敲,這兩地確有許多先天后天的相似之處:
一、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變遷:
香港面向南中國海,由香港本島、九龍半島、新界組成,是一座典型的海灣型城市。而廈門則由島內島外兩部分組成,隨著“島內外一體化”戰略的提出,廈門要推動城市向島外擴展,逐步實現由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轉變,打造一個大廈門。
二、極強的人口吸附能力,絕對的區域中心城市:
香港,是舉世聞名的“東方明珠”,是溝通東西方的“世界之窗”;而廈門也在努力打造一座集休閑度假、會展旅游、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國際花園城市。兩者都有著宜人的氣候、優美的環境和開放的氛圍, 吸引了無數人“心向往之”,成為絕對的區域中心城市。
三、發達的交通、教育、商業配套,經濟實力強。
香港,是世界級的航運樞紐和金融中心,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廈門是最早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科技教育蓬勃發展,是閩南金三角的核心。
近年來,隨著廈深鐵路開通,閩港兩地交流融合愈發密切,香港對閩南的輻射力進一步增強。而自貿區廈門片區的掛牌,意味著廈門這個遠近聞名的旅游城市迎來了經濟轉型的“春天”,將大大推動廈門貿易環境的國際化進程,“小香港”或許不久即可實現。
冉冉升起的集美新城,“小香港”名副其實
一路向北,廈門復制港島變遷軌跡
歷數百年發展史,香港的城市擴張有著明顯的軌跡,一路向北。最初只是以港島為核心,后南九龍通過辟山填海和伸展,與港島彼此相望成“雙城”;1911年,廣九鐵路全面開通,內地輸港貨物可以通過鐵路直接抵港,香港繼續向北,直至今日維港兩岸繁華并駕齊驅。
與香港驚人的相似,解放前廈門只是一個封閉的島城,后來為配合鷹廈鐵路的修建,廈門海堤將廈門島與內陸相連;而經濟特區的設立,使得廈門島核心對周邊區域的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集美首先迎來了其發展機遇。集美,是距離廈門本島最近的島外區域,已有杏林大橋、廈門大橋、集美大橋三座通道與島內相連。如今,從風景秀麗的園博苑,人文薈萃的集美學村到快速發展的杏林灣CBD,運輸繁忙的廈門北站,集美新城的快速崛起同樣也演繹著一路向北的城市變遷軌跡。
集美,下一站“九龍”
廈門島內已人滿為患,有專家建言,要在島外集中力量建設一個類似香港的“九龍”,以吸引人流為島內減壓。從廈門島外的戰略規劃來看,集美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最有希望變身“九龍”。事實也印證了這一論斷,以中?!ゅ居钐煜聻槔?,三年前的杏林橋頭還只是邊緣區域,道路不通,周邊情況一般,如今這里樓盤云集,車水馬龍,房價快速攀升成為整個廈門島外樓市的風向標,之前的商鋪業主其租金收入和商鋪升值收益都極其可觀。
從位置對比來看,中海錦城新天地位于集美新城北部,其于廈門,恰如旺角之于香港,兩者同處于從海島型向海灣型城市轉型的必經之地,分別牽引著廈門和香港一路向上,快速擴張。
旺角古時稱為芒角,因為當地芒草叢生,地形像一只牛角伸入海里,該處被稱為芒角咀,而附近的村落便得名芒角村,1930年代,芒角被改稱為旺角,取其興旺之意,但是它的英文名字(Mongkok)則沒有改變,一直沿用至今,而當時旺角是個工業區,制煙廠,棉織廠及五金廠林立,今天的旺角是一個十分繁榮的地區,可以說是香港九龍的“不夜天”。區內有很多特色的店鋪和商場,是潮流物品的集中地,也有很多新奇的玩意,所以極受年青人歡迎,尤其是假日,更是人潮涌涌。
今日集美杏北簡直就是旺角的復制版,而中海錦城新天地,也在城市的發展大潮中上演著財富神話,項目商業體量集中,定位片區唯一大型美食商業街,目前40-120㎡一線臨街帶煙道準現鋪新品火爆熱銷,片區住宅已陸續入住,周邊6大社區7萬人流作為消費保障,超高性價比,無限增值潛力。是時候,投資未來的財富“旺角”,共享城市發展紅利! ? ? ? ? ? ? ? ? ? ? ? ?
據悉,目前旺鋪尚有少量在售,全新2#,7#段推出,有存2萬抵6萬鉅惠,2#段商鋪為金三角旺鋪,南北貫通,雙面臨街,帶煙道,拓展性強,適合多種業態需求;7#段商鋪為黃金“十字”路口,三面臨街,通達性,昭示性極佳,東南側設有廣場,停車消費方便,約1600平米大型超市已進駐,是六大社區居民消費首選。旺鋪投資熱線:0592-610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