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6 13:40:00 來源: 廈門小魚網
?
? ??最熟悉的陌生人:你認識你的鄰居嗎?
?
? ? 去年蚌埠某周刊做了一項鄰里關系的調查,近萬名網友參與的投票結果顯示:47%的人“不認識自己的鄰居”、36%的人“認識,見面偶爾打個招呼”、只有18%的人“認識并有交往”……城市居民的社交行為大多集中在了“工作圈”、“朋友圈”、“同學圈”等。
?
? ? 以前都說是芳鄰,現在卻成了防鄰。你有多久沒敲過鄰居的門?敲你門的是不是都是抄水表的?你敢在外出時讓鄰居幫忙照看老人和小孩嗎?
?
? ??中國式幸福:有一種留戀叫鄰里
?
? ? ?張大娘在大厝生活了30多個年頭,自打拆遷的消息正式發布,老人的內心就不是個滋味。“挨門挨戶地住了這么多年,老鄰居在一起哪舍得分開。”曾經,鄰居家孩子的父母趕到江西老家去辦事,一個7歲的孩子就寄居在張大娘家一個多星期。
?
? ? 這樣的溫馨大厝確實叫人留戀,令人向往。但隨著社會化進程加速,越來越高的高層逐漸代替了平房大院,傳統的鄰里關系正在發生變化。相信很多人還會對孩提時代院落間、巷子里、廣場上的歡笑記憶深刻。孩子們相攜嬉鬧,大人間串門敘話,大事小情,談天說地,倘有誰家遇上急事難事,大家總是招呼著幫忙扶助。時至今日,“鄰里情”似乎逐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大家住在一個小區、一個單元,甚至同一層樓,卻彼此不認識、不熟悉、不來往,進進出出只有匆忙腳步和“嘭嘭”開關門聲。
?
?
? ??缺乏現實交往的土壤,99%的高層有缺陷?
?
? ? 傳統的鄰里關系建立在相互幫助、信息共享的基礎之上,開放式的居住環境,熟悉的地緣關系助推了和諧鄰里關系的形成。有建筑學者撰文表示,城市土地寸土寸金,開發商出于容積率規劃要求,將傳統建筑形態的公共交流空間,如土樓、大厝的院子,讓位給停車和某些空間的使用。
?
? ? 高層建筑設計缺乏公共交流空間、獨立式單元居住方式是造成鄰里關系緊張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網絡虛擬社交如微信、微博,這種屏對屏的信息化社交方式更擠占了面對面的交流時間,人們從“不方便出門”變為“不愿意出門”,造成了目前在城市住宅中鄰里關系“抬頭不見低頭也不見”的畸形發展狀態。
?
? ? ? ? 泰禾首璽首創三重院落歸家體系,重塑當代鄰里關系,重歸中國傳統鄰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