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每人每年限布20尺
來源: 發布時間:2009-09-13 10:48:10
1954年廈門開始發放布票,江頭街的布票,就是郭金標老人組織發放的。郭老記得,發布票的過程十分謹慎,鄉政府挨家挨戶造好花名冊,每個人去領布票時,必須嚴格核對,領完后蓋上私人印章。
布票一年發一次,大人每人每年的布票約為20尺,小孩最少,每人每年7尺。所有和布有關的產品,都得用到布票。
不同的產品,用到的布票面額不一樣。比如枕巾一條收票2尺,毛巾分為兩種,每打重量在三大兩以下的,每條收票1寸,超過三大兩的,每條收票2寸。布票當時舍不得用。
領完票后要蓋私印
“布票大家比較少用,當時人們比較窮,主要解決的是吃的問題,穿的衣服都是打補丁的,毛巾壞了也不扔。”郭老舉了個例子,如果從頭到腳做一套衣服,所花的錢可以買100斤大米,一個大人一個月吃27斤大米,做衣服夠吃四五個月,大家舍不得買。
文史專家何丙仲今年63歲,發放布票時他才6歲。“我們的布票家長要留到春節的時候才拿出來,做新衣服,買新被子。”辦喪事就不夠用了
何老說,布票也會出現不夠用的時候。家中老人過世,按照閩南的風俗,死者的家屬要穿黑色衣服,但實行計劃供應不管喪事喜事,每人20尺根本不夠用,現在可以送一點白禮、花圈,當時要是能送一點布票,才真的是雪中送炭。
盡管布票禁止買賣,但是私底下,尤其在經濟困難的郊區,還是有人偷偷地拿布票換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黑市”以度過艱難的時刻。“這些都是傷心的往事。”何老說。
布票之后,全國包括廈門出現了糧票、油票、肉票、餅票等十幾個票種。隨著經濟逐步復蘇,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些票逐步取消,布票最早于1984年正式取消。
布票叫“棉布購買證”
民間收藏家張慶暉手中,保留著珍貴的廈門第一套布票。布票正面上,用繁體字寫著五個大字:棉布購買證。
1954年9月15日開始,全國范圍內實行棉布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
張慶暉手中的布票為六聯張,五種面額:半市尺、一市尺、二市尺、二市尺半和五市尺。使用期限是1954年9月至1955年2月28日,購買證正面的中間部位,有一團小小的棉花圖案。
購買證的背面,蓋著 “福建省廈門市人民政府印”的長方形印章,黑色的字體寫著注意事項:一、本票只限省內流通購買;二、消費者之間可以互相調劑但不準買賣;三、每小聯購買證剪下使用。
張慶暉說,全省首套布票的圖案一致,只是地區字樣有變,廈門這樣面額齊全的布票,還不到十套。
相關話題
- ·成人每人每年限布20尺2009-09-13